文章分類

生活 (95) 旅遊 (45) 休閒 (24) 交通 (5) 科技 (5) 美食 (4) 綠能 (3) 寵物 (2) 新奇古怪 (2) 生態 (2) 財經 (2) 政治 (1) 文教 (1)
0

Translate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過動兒症狀與教養原則

過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心理疾病,這類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如果不加以糾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過動兒主要有以下三大症狀:

『過動兒』為『過動症候群』病童的俗稱,正式的醫學疾病診斷名稱為『注意力缺損過動症』,主要臨床問題有三大類: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一)注意力不集中:比其他正常小孩的注意力短很多,通常不到十分鐘就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一般小孩可達三十分鐘以上。無法專心做一件事,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馬上就被分心,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忘記該做的事了。

(二)活動量過多:坐不住等,主要是控制不了自己。所以他們在任何場所總是無法安靜下來,坐下了五分鐘就四處亂跑、橫衝直撞、捉弄別人、破壞東西,常常搞得父母精疲力竭,疲於奔命。

(三)行為衝動:衝動,通常表現為欠缺多方面的思考而行動,容易受外界刺激所影響,通常容易粗心犯錯、情緒容易暴怒、易與同學起衝突等,不考慮是否適當或危險,想做就做,如搶著說話或插話;或不停打斷別人做事;不能乖乖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擅自拿取他人物品;或爬到危險的地方。

多少兒童罹患有過動兒徵候群?

目前在學齡兒童中有3%~9%患過動症,男童罹患比率為女童的3~4倍。但並非調皮的孩子就是過動兒。要判斷孩子是否為過動兒的標準,不在量的多寡,而在孩子是否自己能控制行為,臨床上分成三種型態,單純過動與衝動、單純注意力缺失與合併過動、衝動與注意力缺失。

過動兒能「根治」嗎?有沒有「最好」的解決辦法?

當然每個過動兒都不一樣。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經專業人員診斷:可以請教孩子的小兒科醫生,或由他推薦有經驗的兒童精神科醫生或小兒發展科醫生進行診斷。診斷時要留意孩子有何潛能與特長,足以在日後加以發揮的。

2.服用藥物:這是目前不少人採用的方法,但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卻讓父母擔心。

學齡前的兒童一般並不建議用藥,先以行為治療來處理。一般是進入小學之後才開始用藥,直到青春前期會開始評估停藥的可能性

這裡要提醒的是:但藥物只能緩解但不能治癒過動症,所以要確定用藥的目的與要改善的症狀。絕對不能以藥物為單一的策略。

3.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勵、多讚賞,是導正孩子行為的良方。

4.在井然有序的環境中學習:

5.條理、規律的訓練:讓孩子養成使用行事曆、計劃表、待做清單…等習慣,並堅持完成。

6.視需要尋求專業輔導:這類協談不但能幫助過動兒了解自己、自己的才能、合適的職業走向,也能增進孩子的應變能力、人際關係、情緒的處理…等。

7.「教練」制:也就是有位「人」或「方法」,能夠像教練似的,在旁隨時提醒、鼓勵、關心。

這位教練,可能是父母、老師、朋友、配偶…,也可能是某些「教練」團體,徵召經過專門訓練的義工擔任,透過電子郵件、電話…等,幫助過動兒。

8. 參與團隊式的運動:或社團教會活動,學習與人有良性的互動。

9. 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充足的睡眠等。

過動兒父母教養方法及原則

1。了解事實並接受他

教養需較費神:照顧過動兒童需付出較多的精神及耐心,然而幾年的辛苦,可以避免兒童在成長中及將來的一些問題。

適當的處理:兒童的行為難免時常會令你生氣和煩惱,但經過父母適當、持續的處理,會逐漸改善。

與專家討論: 有教養上的問題及困擾時,請與兒童心理專家討論。

2。管教規則要簡明易行

訂定行為規則:必要遵守的、可實行的,但勿太繁瑣,且應說明清楚,讓兒童能懂。

規則應徹底執行:培養行為準則的一致性。

管教態度要一致:避免兒童無所適從或因不同的管教態度造成多樣性的行為(即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理出不同的行為)。

3。言語指導直簡短扼要

兒童違反家規時:給予簡要解釋。

父母指導口氣 :宜平靜緩慢、態度嚴肅,中肯。

必要時給予叮嚀:於兒童行動之前,給予一至二次簡單明確叮嚀,防止隨後可能出現的不當行為。

反覆出現不適當行為時:除了耐心解釋指導或給予行為處理外,有時可利用其他方式代替言語上的指導,如以手指敲子或用眼睛看一下,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為。

言語上禁忌:避免大聲叫罵、重複叮嚀、口頭上的強烈威脅、指責非難或給予道德上的批判、爭論等,這些均會增加家庭中之緊張氣氛且影響父母有效的指導。

4。作息要能定時、培養好習慣

培養良好習慣:如吃飯的規矩、遊戲地點、方式的適當性和善後收拾、定時睡覺、起床、做功課習慣和專心的訓練等。

儘早訓練: 視兒童發展上的程度與需要宜儘早開始,養成規律。

要有耐心:好的習慣的培養需要一段時間的耐心指導與訓練,視其改善程度一步步來。

逐項培養:同時要訓練多項會有困難,故可由最基本、最需要的習慣來開始、逐項訓練。

5。幫助兒童適當發洩過剩精力

適當體能之消耗:於適當時機、地點,以適當的方法使兒童精力能在合理、合法情況下消耗,如做體操、球類運動、跑步等。

選擇家中活動空間:如外出不便,可於家中適當地點,准許兒童有活動的機會與空間,如需要爬高、跳躍可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安全的地點,必要時也可利用社區方便的空間如空園、運動場。

運動應適可而止:勿使過分疲勞而影響兒童自我制能力。

避免和其他過動兒童嬉戲:其經常會互相影響或學習使得遊戲中行為更難控制和變本加厲。

6。避免參加正式嚴肅的場合

避免參加正式的宴會:要求過動兒童在正式的音樂會、生日宴、餐廳等場合安靜坐著是不太可能的事,為避免使小孩受罪大人生氣,倒不如避免或減少參加這些活動,而有機會時讓他們參加小型的熟朋友或親戚的聚會,慢慢學習如何在人多的場合控制自己。

7。不要體罰

少用體罰:由經驗中發現,只靠體罰對過動兒童是極少有效的,往往體罰後沒幾分鐘,又開始好動起來了。

活動暫停方式:兒童在活動中出現不適當行為,把他由活動中帶開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房間、廁所、走廊等其稍安靜下來之後,告訴他被帶開的原因,然後再讓他出來繼續活動。

不理會他的部份行為:若其行為的目的為的是要引起你的注意,而其後果不會很嚴重時,可採用不去注意,不理會的方式,則其行為會慢慢消失。

要顧及其自尊心:儘量在單獨之情況下處理其行為問題,勿在大眾前以保持其自尊心及避免因此引起強烈的反抗心理,否認事實或拒絕接受管教。

8。培養兒童的注意力

培養注意力的延長:學齡前在家可於固定時間由父母陪同看圖畫書、聽慢且柔和的音樂、聽錄音帶故事等,慢慢的延長時間,到上小學時在學習上效果會好些。

與兒童說話要簡單明瞭:勿繁複或牽扯無關的事件和就事論事,以訓練其專心聆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書房之設置:讀書、做功課最好能有單獨房間且具備隔音效果,在佈置上愈簡單愈好,如單色牆壁,避免懸掛各種圖片,書桌上不用到的文具和書籍宜收到看不到的地方,以防止注意力的分散。

分段、做功課:不宜要求兒童坐很久或需完成全部作業才准休息,宜觀察實際一次能坐多久和維持專心來採用分段時間和中間休息的方式,以訓練其在固定時間內的專心學習。

讀書的訓練:宜自國小低年級就開始,初期由父母在旁督導,先討論在多久時間內做完那些功課,並觀察兒童可維持專心的時間有多長,當於表現坐不住或分心之前可讓他有合法活動的機會,如准其上廁所、喝水或起來動一動,然後再回來做功課,如此逐漸加長他每次做功課的時間,待專心的習慣建立後,可逐漸改善督導方式 (由在旁督導 → 不陪在旁但定時督導、檢視其達成之程度 → 不定時督導) 來訓練其專心功課之習慣。

參考來源:衛教走廊,uho優活健康網,健康雜誌,親子網

引用媽媽育兒百科  過動兒症狀與教養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